嘉能可+Chilean Cobalt 携手,钴铜从智利直达美国炼厂!
发布时间:2025-11-18 09:32:37 浏览:10
今天带来一个颇具看点的合作新动态:总部位于美国的 Chilean Cobalt(US-OTC: COBA)正式与 Glencore(LSE: GLEN)旗下子公司签署矿山生命周期包销协议,将其智利北部 La Cobaltera 与 El Cofre 项目中所生产的钴和铜全部纳入合作范畴。
这条链条,涵盖“智利出矿 → 美国加工”的完整路径,不仅是公司之间的联手,更映射出美洲供应链重塑和全球钴铜格局变化中的一个小缩影。我们一起来剖析:
合作亮点:
Chilean Cobalt 与 Glencore子公司签订“矿山生命周期包销”(life-of-mine offtake)协议——意味着从矿山生命周期起始直至结束,其产出的钴铜产品都将被预定供应。
绝大多数中间产品预计将运往美国密苏里州 US Strategic Metals(USSM)位于弗雷德里克镇的湿法冶金电池金属加工厂进行加工。该厂年产能力目标为每年3,000-5,000吨钴。
相比之下,目前美国从海外进口的钴大约为每年8,000-10,000吨—这意味着新加工能力将占据相当比例。
Chilean Cobalt 主席兼 CEO Duncan Blount 表示:与全球领先钴铜生产 + 营销公司Glencore合作,是其推进战略融资的一项“关键前提条件”。
背后的逻辑:为什么此时出手?
1. 市场供需结构正在“重新洗牌”
刚果(金)2月起实施钴出口禁令,此禁令已两度延长,10月中旬开始的新配额制度可能将2024年水平削减一半。库存偏低、出口受限,令市场缺口潜伏.
同时,中国在加工阶段占据优势:60%+ 的钴加工能力、约 40% 的铜冶炼能力都在中国。而刚果(金)贡献了75%+ 的钴矿产、约15% 的铜矿产。这样的“采加重度集中”带来供应链风险。
2. 美洲在钴铜中游环节有“补缺空间”
通过智利出矿、美国加工的联动,合作方希望为美洲市场建立更为“本土化”的钴铜供应链,这是此前极度依赖非美洲、且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厂商的格局的一种“破局”。
对 Chleña Cobalt 来说,与Glencore的包销协议增强了其推进项目融资的可信度;对 US Strategic Metals 来说,则是扩大其美国境内冶金加工布局的新机遇。
3. 智利矿权 + 美国冶炼 =战略组合
La Cobaltera-El Cofre项目位于智利历史悠久的San Juan 钴铜带,矿体类型为钴-铜脉状/层状,且历史品位曾高于6%。
公司目标:建成每日1万吨处理能力,年产3,000-5,000吨钴 + 20,000-25,000吨铜,矿山寿命预计10-15年。预计建设资金达3亿-4亿美元,已获得美国进出口银行意向融资3.17亿美元,覆盖约80%的首期资本支出。
Glencore预计将为首阶段建设与美国加工提供“战略支持”,这意味着不仅资金上、供应链上,甚至是加工技术/营销渠道上都有融合可能。
给投资者/行业人的三点思考:
供应链“回流”趋势或在加速:随着西方国家重视关键矿产、加工转移,以及“脱中”、“去集中”议题升温,美洲建立本土或近岸加工体系的机会正在增长。
从单纯“出矿”到“出矿+加工”越来越关键:项目不再只是矿石打包输送,而是中游加工链条的一环。谁能掌控中间体、谁能控制技术路径,谁就具备更高附加值。
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成常态:像刚果(金)出口禁令、加工能力中国集中度这样的背景,提醒我们在矿产投资中要同时兼顾“资源”、“位置”、“加工”和“市场”四重维度。
编后语
这次 Chilean Cobalt+Glencore+US Strategic Metals的三方合作,不仅是一个项目签约,更是“美洲钴铜链条再造”的一个标志事件。智利矿产资源打通美国加工能力,再配合全球龙头参与,意味着一个更为本土化、更可控、更具战略韧性的供应链雏形正逐步形成。
亲爱的朋友们,无论你是行业观察者、投资者还是营销人,此时注意“矿产+加工+地缘”的组合逻辑,会比单看“矿产储量”更有深意。未来,这条链路可能成为美洲供给蓝图中的重要一环。
来源:云儿大宗杂谈坊
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,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与准确性,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。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,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