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CRA国际! 请登录|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:139-2805-1668

资讯中心

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
空调“铝代铜”从争议到落地还有多远?
发布时间:2025-11-10 09:24:21 浏览:7
铜价冲破8万直逼9万元/吨高位并维持波动,空调等家电产业链承压明显,“铝代铜”这一材料替代话题一次又一次被推到行业前沿。前段时间,“日本大金公司计划使用回收铝生产空调热交换器,并计划在其工厂及售后服务中大规模应用这一技术”的消息,引发业内对铝代铜应用路径的重新审视。

事实上,大金已经在铝代铜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,2024年其采用全铝制换热器的空调产品占比已超过50%。而放眼全球,日本市场全铝换热器房间空调器占比已达40-50%,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在30-40%区间,美国约为15-20%。中国家电企业虽在市场端推进谨慎,但技术布局早已展开,美的在出口北美机型中已规模化应用微通道铝换热器,海信、海尔、TCL等空调企业也在出口产品中推进铝线电机及铝换热器技术储备。格力虽然一再公开强调不会使用铝代铜,但其此前牵手本土新锐龙源金科达1.8亿元投资的铝管项目落地珠海,也被业内视为技术储备的重要一步。空调行业的“铝代铜”技术应用,似乎正从争议走向实质推进阶段。

“铜价已经8万多了,我们认为价格还会再上涨”,今年空调旺季期中国家电网走访空调市场,有空调企业内人士如此表示。铜价不断飙升背后是严峻的资源安全挑战,中国80%以上的铜原料依赖进口,而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升级,美国等国家大面积囤铜,更使得铜资源供应形势复杂化。在电动车行业用铜量持续增长(每辆电动车平均用铜70-80公斤)的背景下,空调行业年耗铜量超100万吨的庞大规模,使得材料替代不再是成本考量,更上升为战略必需。

这里,铜材料替代也并非仅限于铝代铜,此前美的在产品中采用碳钢管替代收集管的铜材,因其耐腐蚀性更高、硬度更强,反而提升了产品性能,这一创新引发大金等企业的研究跟进,说明替代材料的选择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匹配度。当然了,从大方向上,空调铝代铜的可实施性会更强一些。之所以这么说,一则成本优势显著,当前铜铝价格悬殊,有空调企业向中国家电网透露,规模化应用铝代铜可将成本优势稳定在20%-25%,这对价格竞争白热化的空调行业颇具吸引力。另则,资源安全也是核心考量之一,中国电解铝产能全球占比近60%,铝土矿供应链自主可控,大幅替代铜材将显著增强产业安全性。此外,环保方面的优势也是“铝代铜”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,全铝换热器可减少50%直接碳排放,而再生铝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原生铝生产可减少97%,这与全球低碳趋势高度契合。

有优势自然也有挑战,铝的导热系数仅为铜的60%,在相同结构下换热效率存在先天劣势;铝的膨胀系数较高,在冷热循环中更易产生热应力变形;焊接工艺也更为复杂,铝的焊接温度窗口期窄,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......正是这些技术瓶颈,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不成熟情况下仓促推行铝代铜,其产品可靠性、耐久性不足,三五年出现性能衰减的不在少数,由此也引发业内外对铝代铜技术的诸多质疑。

但真正的技术突破也在逐渐改变这一局面。比如针对导热效率问题,有头部空调企业通过增大换热面积、优化流路设计来弥补材料性能差距,“用铜可能40米铜管就够了,用铝可能要45米,但综合成本仍有优势”,该企业人士称。而在耐腐蚀性上,企业通过铜铝隔离控电位差、专用钎焊环配方及表面处理工艺等技术手段,已实现铝的耐腐蚀性接近铜的水平,“今年7月底,我们完成设备改造,基本能做到铝的耐腐蚀性跟铜相当,后面还会进一步去研究优化”,该企业人士透露,明年他们会再推出一项承诺,确保铝换热器防腐性能优于铜,10年内泄漏可保障。这意味着铝换热器可实现10年安全使用周期,达到市场主流质保标准。

眼下,空调行业的“铝代铜”正走向一个关键节点。一方面,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,部分头部企业已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;另一方面,消费者认知仍需引导,避免被“称重评测”等片面观点误导。在铜价持续走高与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的背景下,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,充分挖掘并发挥铝材的性能潜力,既是对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有力保障,也是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,问题的关键不再是要不要替代,而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,让替代材料的表现超越传统材料,让消费者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获得更优体验,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更深层次的升级与变革。
来源:中国家电网

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,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与准确性,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。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,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。

寻商机
供应 求购 商城

小程序

扫码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粤ICP备20070958号